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

[時事好文轉貼] ESS生物演化穩定策略


陶晶瑩在電台節目被嗆聲事件,呼籲姊姊妹妹站出來,
白目男call in放厥詞 陶子節目中大罵「X」
陶子槓聽眾 張小燕:是我早掛電話


我覺得有意思的是下面這篇部落格文,非常妙,
有空可以看看看:


【昨天的性愛攻略】ESS生物演化穩定策略!

是說這兩天最紅的事件莫過於有個平日道貌岸然的人,私生活卻不檢點,租名車去把妹,外遇還被抓到。當然這是他私領域的事,不好多作評論。只是這又印證了一個道理,就是平日愛把「道德、有品、正直」掛在嘴邊自我標榜的人,最是一肚子男盜女娼。不過有趣的反而是從這件事情中衍生出來的各種相關事件。比如主持人陶子在廣播節目中談論到此事,結果有個男的傢伙竟然叩應進去,大談男人偷吃亂搞是天性,惹得主持人極端不爽,在現場節目中對叩應者飆髒話,反駁這個大男人主義者的謊謬言論。陶子的表現在網路上引起一片好評。個人亦超欣賞陶子的直言不諱,當然飆髒話是不好,不過罵那個叩應者是剛剛好而已。有趣的是這個叩應者大談男人會偷吃亂搞是生物的天性,其實他的認知是有錯誤,因為就目前對演化的研究觀點而言,他這樣的說法,其實並十分不正確。生物會找機會努力繁衍下一代是沒錯,這是基因天擇的結果,因為不積極求偶尋求作愛機會的人,在過去漫長的艱困生活環境中,應該很難繼續繁衍下去,其基因可能都已經都滅絕了,因為當人類祖先還在野外生活時,食物來源不穩定,沒有醫療資源,加上野獸橫行,要成功的養育下一代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。但是重點在於,從近代對生物生殖行為的研究發現,要說生物的天性就是只會亂搞偷吃,以求最大的可能來繁衍下一代,那其實是個錯誤的說法,因為這並不算是高明的策略,講這樣就真的小看了自然界的生物,因為自然界的生物其實是有一套更複雜又高明的生存繁衍戰略。




「為什麼作愛會有快感?」其實答案很簡單,因為若是某種生物發展出「作愛會讓大腦覺得很痛苦」的基因,那帶有這種基因的生物一定馬上絕種。但是相反的,若某種生物突變出「作愛實在太爽了」的這種基因,那這種生物一定會佔有演化的優勢。特別是過去人類還在野地裡生活時,能吃飽飯且不要被凍死或被野獸吃了,才是生命中的大事。不努力找食物吃,卻跑去求偶作愛,其實無形中就剝奪了生存的機會。所以求偶的快樂誘因必需要極大,大到有時會超越理智,才能讓在野地裡的人類祖先,不明智的去尋找下一餐的溫飽,而反而去瘋狂的去尋找異性。而且如果你常看動物星球頻道,你就會知道動物的求偶過程,其實是充滿危險的。因為可能在忘情打炮時,被其他的掠食者來個一箭雙鵰。或是與也想與同一異性發生關係的競爭者給無情攻擊。想想看在野地裡的人類祖先,必需要忍痛放棄去尋找下一餐的溫飽,冒著被野獸吃掉的危險,被同性競爭者展開競爭,最後才能完成繁衍大事,這其中是有很大的冒險成份。若基因不突變出讓人類個體「精蟲衝腦、不顧風險、喪失理智」的動能,原始人類大概都會選擇安全地躲在山洞裡烤火,盤算那裡可以平穩的弄到下一餐,而不願意去求偶吧。也因此性衝動是非常多動物所擁有的天性,許多動物在發情期會變的極端危險,如被人類所眷養的溫馴公象,也會在性衝動發情時,變的兇猛而無法控制,有經驗的象伕會在查覺得公象行為開始怪異前,把公象用鐵練綁住,且幫公象打手槍,以平安度過公象的發情期。所以很多人就因此將男性的好色歸為普遍的天性。

但是上面的敘述其實只把繁衍的過程講了一半,遺漏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。因為所謂的繁衍,不是只有作愛完就完事了,完整的定義還包括「讓異性受孕後產下下一代,並且扶養下一代到能夠自立,並且也能去作愛求偶,開始繁衍下下一代為止」。若把這個放進來一起考慮,事情就複雜多了。原因在於多數生物的母性個體,會負責幼兒的生存問題,一般來說,若有雄性個體的幫助,幼兒存活的機率會大增。有些生物是由公性個體負責幼兒的照顧,那就剛好相反。但是不論如何,當你把幼兒的生存問題考量進來,你就會發現,幼兒的雙親若有一方是不負責任,作愛完就閃人者,那這個幼兒勢必成為弱勢,特別是越高等的生物越有這樣的傾向,因為越高等的生物懷胎越久,胎兒從小長到可以在野地裡自立,越需要時間。以人類而言,七歲以前的小孩,幾乎沒有獨立謀生能力。而這漫長的七年間,若雙親有一方落跑了,母體在懷孕中就將備感艱辛,這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獲得的資源也比別人家小孩少一半,因此天生就處於弱勢。當然有女權團體一定會嚴批這樣的論點,但是請別忘了,在人類基因演化時,人類還在生活條件困苦的野地裡生存,而且近代的單親社會福利政策是晚近幾十年才發展出來的,事實今天人類社會裡還有許多缺乏國家服利照顧的地方,單親媽媽們處於極端的弱勢中。

在這樣的情況下,多數的母性個體就會發展出一個擇偶的特性,就是那些看起來就是「作愛完就閃人」的公性個體,會儘量不列入考慮,以避免自己在懷孕後,自己與自己的小孩變成弱勢的個體。這也是為什麼發展到今天,不肖商人可以賣給男人們貴的要死的鑽戒,好讓男人們可以在求偶時拿在手上對目標說「我愛你一生一世,這是永恆的承諾」。整個人類的社會性求偶儀式若從追求繁衍成功的角度上來看,是非常有道理的。但是,問題總在於這個世界上騙子很多,如果買一顆鑽石,說點好聽話,就能成為入幕之賓,那何妨一次買十顆鑽石,一次多買說不定還能打折,然後向十個目標發動攻勢,那一定又遠比孤注一擲的人擁有更大的勝率了。於是這個「繁衍契約裡的諜對諜」就在爾虞我詐中不斷重演。而生物也因此發展出一套平衡策略,以維持演化的穩定,這個與賽局理論有十分緊密相關的特殊生物現像,又稱「ESS(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,演化穩定策略)。這個巧妙的平衡可以用來讓生物的繁衍持續不斷的穩定進行。

為什麼說生物需要一個穩定的演化策略,原因在於,如果每次都讓作愛完就閃人的愛情騙子得手,那無形中會鼓勵多數的雄性個體採取這種「打帶跑」的戰術,以增加自己的生殖優勢,但是這樣的情況,也許有利於每一個個體之間的生殖優勢,但是卻嚴重的傷害該物種的生殖優勢,因為這代表這個物種裡的母性個體都要自己撫養小孩,得不到雄性個體的幫助,因為雄性個體已經落跑了,這會造成太多的弱勢幼兒出現,在普遍得不到最妥善的照顧下,使得該物種成生存繁殖上出現斷層。簡而言之,就是小我爽到了,但是卻傷害了大我,對整個物種的存續是不利的。這時候很奇妙的平衡就發生了,因為開始性成熟的母性個體看到之前太多愛情騙子「打帶跑」與「亂搞出軌」的實例,母性個體會開始嚴加篩選自己的對象,以避免遇上愛情騙子。這個時候專一的老實人就得到了戰略上的優勢,因為騙子太多,真正的老實人奇貨可居,成為繁衍市場上的搶手貨。這可以就最近幾年的一篇報導裡看到端倪,就是說在日本社會中,過去女性擇偶的要求是強調「三高」,也就是學歷高、身高高、收入高,但是這樣的男性其實也代表了可能在求偶行為上,佔有較大的優勢,也因此很有可能是個危險的對像,因為他極有可能不會專一的與單一的伴侶在一起。在經過大環境的改變與經濟的蕭條後,有報導指出,越來越多的日本女性改採保守策略,以尋找工作穩定、也許收入不是那麼高,外在條件不是那麼好的對象,這其實就是一種生物繁衍穩定策略下的結果。

但是同樣的,當所有的雄性個體都因為母性個體嚴加篩選淘汱愛情騙子,而讓多數的雄性個體都安份守己時,雖然理論上每個幼兒都會受到較妥善的照顧,但是這也會產生危機,那就是「尋求作愛的積極性」不見了。嚴格的一夫一妻制也許有利於「撫養」這件事,但是沒有「作愛」的危險前行為,怎麼會有小孩生出來讓人撫養。一個物種裡,多數的個體不好色,不積極四處尋求作愛的機會,那也是這個物種覆滅的危機。不論是雄性或是母性個體,最好在有機會時,不要蓋著棉被純聊天,才能讓這個物種在競爭激烈的世界裡欣欣向榮。特別是物種在演化中往往學到一件事,就是生存的環境往往是多變的,物種對抗各種的環境變遷,最強大武器就是遺傳變異,這也是為什麼高等生物最後會發展出複雜的有性生殖系統。當天氣變冷,演化出多毛的基因,食物變少,就演化出吃的少也能存活的基因,沒有了穩定的飲用水,就演化出可以抗乾旱的系統,以在艱困的環境中生存。但是如果這個物種裡的個體不積極作愛生殖,那怎麼會有演化的發生。遺傳變異就是發生在中出的時候啊。因此當生物的生殖市場因為老實人充斥而死氣沉沉時,愛情騙子就開始慢慢擁有繁衍的戰略優勢,因為老實人太多,母性個體不再會認真篩選,愛情騙子又開始大行其道,買十個鑽戒來送人,可能可以得手七次,生下七次遺傳到好色基因的小孩,那無形中好色基因就又慢慢的佔上風。

所以生物的繁衍策略不是一成不變的,相反的是一個動態的平衡。陶子與白目叩應者的互罵,其實就是這個動態系統中矛盾又設計精巧的結果,陶子代表的母性個體考慮到育兒問題,強調婚姻的忠貞,而白目叩應者大概平日就是精蟲衝腦的人物。物種的繁衍系統鼓勵好色,鼓勵個體積極尋求生殖的機會,但是又怕整個系統失控,讓不負責任的好色者,造成太多的單親媽媽,毀了整個物種在嚴苛生活環境下生存的基礎,因此好色必需要限度。但是又怕大家都太老實,花太多時間去研究歷史、工程、數學、天文,忘了要積極作愛,又要適時的讓好色者擁有甜頭。這樣的矛盾也造成了人類歷史演變出非常衝突的文化。多數男人都好色愛看A片,但是你不能直接拿出來播,因為維持形象對你的求偶行動,有直接的助益。當多數人都很淫亂時,裝老實人會讓你奇貨可居。而大家都是老實人時,你倒可以反向操作,只是「精蟲衝腦」一向很危險,因為原始的設計就是要讓人衝動到失去理智,這部份風險很高,過去原始人類可能因此在作愛時被獅子逮到,成為別人的午餐,或是在同性競爭的互毆中命喪黃泉,而現代人則可能會被大老婆或是狗仔逮到,從此身敗名裂。

人類的文明走到現在,對於情慾這件事其實已經很寬容了。婚前性行為幾乎已經被社會完全接受,婚前生子或未婚生子也已普遍受到社會的尊重。只是「外遇通姦」這件事,仍然是禁忌之一。當然「通姦除罪化」這個大方向,算是先進的立法,因為「外遇通姦」對不起的是配偶,在今日較進步的思潮中,已經認為再由過去父系社會觀念下所制定的國家刑法來介入,是較不恰當的,而台灣是少數仍然保有通姦罪的國家,這是頗得討論的領域。但是就民事責任上與道德上,這又是完全的兩回事。因為配偶通姦而訴請的離婚,或其它的民事問題,通姦者都應該負有絕對的道義與過失責任。而社會的道德譴責,也是一種保護社會價值的原則,或是你要說這是保護整個物種生殖穩定的必要規範那也可以,畢竟說穿了,這是一體兩面的事,社會譴責通姦者有其社會性與生物性的正確。尤其通姦者是集說謊、背叛於一身,這兩個東西都是社會價值所不該容許的。特別當通姦者平日又滿口道德時,更令人覺得這真是所謂「有品運動」的最佳諷刺。

註:本文所談到的生物演化穩定原則與所舉的例子,主要出自「自私的基因」這本書,其論述非常精彩,個人亦非常推薦,台灣有出中文譯本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